鄱阳这10名优秀的人才都毕业于鄱阳一中,你认识几个?


 鄱阳人提升大专本科学历(点击进入)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鄱阳一中由1939年创办的士行中学,至今已逾八十个春秋。

八十年是一段不长的历史,回眸之时,我们看到了一中前辈们筚路蓝缕,以坚韧不拔之志开启了我县教育先河;近观之处,我们见证了当代一中人豪气冲天,以踏实进取之心谱写出新时代鄱阳一中的荣耀与辉煌。

八十年上下求索,八十载耕耘如歌。

八十年来,杏坛春风,桃李天下。近八万学子从一中走出,遍布四面八方、各行各业,为祖国、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无论学子们的社会业绩大小,都是母校的骄傲与荣光。

值此八十华诞之际,鄱阳一中推出系列“校友风采”专栏,彰显莘莘学子人生精彩,为一中建校八十周年献礼。

【资料展示以校友递交材料先后顺序发布,欢迎各界校友踊跃提供个人资料】


校友风采展示——陈掌星校友

陈掌星1979年毕业于鄱阳一中,获得江西大学(南昌大学)学士学位(1983)、西安交通大学硕士学位(1985)、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学位(1991)、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后(1993)。现为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终身教授、国家讲席教授(加拿大最高教授级别),非常规油气首席科学家,IT首席科学家,加拿大二院院士(工程院CAE与能源院EIC)。

陈掌星长期从事油藏工程和油藏数值模拟方面的研究工作,是国际计算数学、非常规油气、石油工程领域的知名科学家。曾荣获加拿大国家科学与工程基金会科研与创新奖、加拿大工业数学菲尔兹奖、美国福特总统奖、美国南美杰出华人奖、美国IBM杰出研究奖、加拿大阿尔伯塔省最高科技奖、卡尔加里大学最高研究奖、帝国石油公司研究奖等多项荣誉和奖励。为我国九所单位的兼职教授(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教育部长江讲座教授、中组部“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

校友风采展示——徐安龙校友



徐安龙男,汉族,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经担任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和中山大学分管科研的副校长。

1981年毕业于鄱阳一中,1985年获中山大学生物系学士学位,1992年获美国伊利诺大学分子免疫学专业博士学位,随后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1996年回国工作,曾任“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南海海洋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徐安龙团队主要研究人免疫系统的起源与进化,取得了原创性和系统性的研究成果,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揭示了在脊椎动物出现之前有一个“天然免疫大爆发”现象, 即包括人在内的脊椎动物祖先拥有超常的天然免疫多样性,但是随着进化而不断简化了,而不是只有从简单向复杂进化。二是揭示了适应性免疫的关键分子和细胞起源,表明适应性免疫起源于无脊椎动物文昌鱼, 特别是发表在Cell和 Nature的文章,发现了完整功能的RAG转座子,并证明该转座子具有免疫球蛋白(抗体或T细胞受体)重排激活酶活性,并从结构与功能的演化角度揭示其如何进化到人的RAG重排酶。该成果为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利根川进40年前提出的“抗体重排的转座子起源”假说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徐安龙共获中国发明专利多项和美国发明专利1项,以通讯作者在Nature, Cell, N Engl J Med, Lancet, J Hepatol, Cell Res, Nat Commun, Genome Res, Sci Signal, Am J Hum Genet, PNAS, J Immunol,J Biol Chem等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SCI收录论文176篇。出版了国际上唯一关于头索动物免疫的英文专著《Amphioxus Immunity》。从2000年起,曾经先后兼任国家药典会第八、九、十、十一届委员;国家“十五”863计划技术海洋生物技术主题专家组副组长;“十一五”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专家;2007年被聘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 计划)首席科学家;2009年被聘为第六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生物学);2009年被选为国际发育和比较免疫学会副主席;2011年被聘为“蛋白质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第二届专家组成员,2014 当选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

是国际杂志Annual Review of Animal Biosciences(ARAVB)和Animal Biotechnology 编委;BMC Genomics的Assoc Editor;National Science Review 的编委;Acta Pharmacol Sin 编委,Journal of Chinese MedicalScience 主编

徐安龙于2000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入选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3入选“万人计划”第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以第一完成人,于2005年获得“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08年至今先后三次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校友风采展示——兄妹三博士,皆是一中人

章新农, 1981年毕业于鄱阳一中,1985年毕业于中国纺织大学(今东华大学)纺织化学工程系,1988年该校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96年获取美国德州大学阿灵顿分校全额奖学金前往美国自费留学,并于2000年获该校化学博士学位。在上海工作期间,曾任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工程师,上海市纺织工业局多功能涂层复合领导小组成员。1991年进入德国拜耳公司上海联络处工作,历任技术代表,高级技术代表。1995年德国拜耳公司和赫斯特公司成立德司达中国有限公司时,升任首席代表和地区经理,并被派往常驻香港工作。在美国博士毕业后,于2000年重返拜耳美国公司工作,任高级化学家。现任职于美国美利肯公司并多次被引进公司发明创造者名誉堂。现并担任佐治亚州桃树市中文学校校长,拥有三项美国发明专利。

章新愉,女,1987年毕业于鄱阳一中。1991年获华南农业大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该校研究生院,1994年获硕士学位,于1999年获得美国北德克萨斯州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全额奖学金赴美留学,师从欧内斯特·巴拉尼奖(the Ernest H Barany Prize) 获奖者,杰出的眼部药理学教授 Dr. Thomas Yorio 从事青光眼和其它眼科疾病研究,并于2003年获得药理学和神经科学博士学位。毕业之后参与美国国立卫生机构(NIH)重点科研项目青光眼病因研究,对青光眼病理研究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2006年加入当时全球最领先的眼保健公司Alcon (爱尔康),担任资深科学家从事眼科疾病药物研发工作。研究领域包括青光眼,视网膜血管增生,视网膜和黄斑变性,眼部过敏,眼部炎症,干眼症等。2011年随ALcon 加入瑞士制药巨头Novartis  (诺华)公司。现任Novartis 全球项目总监,带领眼科项目团队开发眼科创新医药。

章新生,1990年毕业于鄱阳一中,1994年考入华南农业大学,1999年3月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全额奖学金赴美留学主攻生物科学,于2004年3月毕业获分子病毒学博士学位。2004至2007年在美国科学院院士Linda Saif的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于2007年加入国际艾滋病疫苗行动组织(International AIDS Vaccine Initiative).盖茨基金会(Bill and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专项支持的爱滋病疫苗研究,在以动物病毒为载体的疫苗研究领域里发表了多篇论文并获四项专利。章新生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全球性动物保健公司硕腾(Zoetis )任首席科学家带领其团队支持产品研发并担任该公司针对中国动物疾病疫苗研究的核心技术指导组成员。

校友风采展示——朱培谦校友

朱培谦,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博士生导师,1973年毕业于鄱阳一中。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外科教研室副主任。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胃肠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结直肠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江西省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外科学会胃肠学组副组长,江西省中西结合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中西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编委,《临床普外科杂志》(电子版)编委。第九、第十届江西省政协委员。
从事消化道(胃肠道)恶性肿瘤基础和临床研究30余年,擅长胃、结直肠癌的外科治疗。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多年来,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50余名,发表SCI论文12篇。



校友风采展示——吴清华校友


吴清华,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博士生导师。1957年9月生,鄱阳莲湖乡人,1974年7月毕业于鄱阳一中(时称波阳中学),1979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医疗系,1983年考取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研究生,师从龙怡道教授;原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现为南昌大学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江西省心血管病防治中心副主任;2005年获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

     现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专业委员会起搏学组成员、中华医学会江西省心血管病学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生物医学工程心电生理与起搏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心电协会理事长、江西省心律失常联盟副主席等10余项职务。                                    

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近40余年,擅长心脏电生理与心脏起搏、结构性心脏病诊治、冠心病和高血压病的诊治,特别擅长心脏介入诊疗技术,如各种心脏起搏器、ICD的安置术(为江西第一台术者)、先天性心脏病的封堵术、快速性心律失常经导管射频消融术等十多项介入诊疗技术。在心血管病领域填补了省内多项空白,有些项目达国内领先水平和国内先进水平,培养博士与硕士研究生40余名。

 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十余项,曾先后在国内杂志及全国、国际性学术大会上发表论文近40 余篇,参与合著、主审著作十余部。



校友风采展示——胡云行校友


胡云行,1979年鄱阳一中毕业,1983年江西大学(现在的南昌大学)本科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6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90年厦门大学化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1995-1998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Buffalo)博士后。

胡云行博士是著名的能源材料科学家、美国密歇根理工大学麦克阿瑟讲席教授,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 (AAAS Fellow)、美国化工学会会士 (AIChE Fellow)、 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RSC Fellow), 2014年当选美国化学会能源与燃料分会主席、国际电化学能源科学院理事, 2015年当选国际氢气能源协会储氢分会主席。他是美国化学会国家奖提名委员会委员、能源与燃料青年研究奖评选委员会主席。世界著名Wiley出版的<<Energy Science & Engineering>>杂志的主编、4本美国化学会系列丛书的主编,以及Nature group、ACS、RSC、Wiley、Elsevier 等著名出版社的8个国际学术杂志的编委。先后主持过40多次国际学术会议,并在国际学术会议、世界著名大学和研究中心做特邀报告 200 余次。他在先进材料、能源与环境等领域做出了系列性的开拓性的贡献,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其中发表在影响因子大于10的期刊30余篇),引用1万余次。   

多次获得国际奖,其中包括美国化学会 ChemLuminary 奖、美国化学会年会最佳论文、第13届国际清洁能源大会贡献奖、美国密歇根理工大学最高研究奖、美国密歇根理工大学 Bhakta Rath 研究奖、欧州化学出版学会(ChemPubSoc Europe)顶级论文(top article)、英国皇家化学会热点论文(hot article)。由于他杰出的科学贡献,2018年在世界最大的学术会议(美国化学会第255次年会)做特邀大会报告,成为该年会1万多个报告人中仅有的6名大会开幕式特邀报告人之一(Plenary speaker for the opening session)、也是获此殊荣的唯一华裔科学家,这是美国化学会100多年来首次实行开幕式特邀报告。



校友风采展示——姜斌校友


姜斌,1966年出生于鄱阳。1984年毕业于鄱阳一中,1995年6月毕业于东北大学自控系,获工学博士学位。分别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法国里尔科技大学、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和美国路易斯安娜州大学做博士后和研究员。2004年6月至今先后担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院长、“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带头人。

现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333人才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工信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江苏省”青蓝工程”创新科研团队负责人。

作为第一完成人获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励,所指导的博士生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2014-2018年均被国际出版社Elsevier 评为 “中国高被引学者”。



校友风采展示——蔡清萍校友


蔡清萍,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69年5月出生,鄱阳一中八七届校友,1993年7月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海医系,2000年7月获第二军医大学博士学位。现任上海长征医院普外二科(胃肠外科)主任,全军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全军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精准医疗学组组长、全军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微创及胃肠学组副组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普外专委会常委等20余项职务。

蔡教授从事普外临床工作近30年,开展手术10000余例。精通肝胆胃肠胰脾甲乳等常见疾病的外科诊治,对疑难重大手术判定处理能力达国际先进水平。在胃癌、胰腺癌及乳腺癌等专业方面建立了近30种新技术新方法。患者满意度高,同行认可,为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

学术上建立了中国家族性胃癌研究联盟、医工结合MDT联盟(汇聚国家千人计划顶尖专家20余人)。发起和筹办长征胃癌国际论坛、全军普外精准医疗高峰论坛、全军普外微创学术会议、全军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华东快康论坛等大型会议并担任大会主席。

主要研究方向:一、消化道肿瘤的微创与精准外科。二、战创伤早期预警施救装备及军民融合外科器材的研发。三、外科人工智能+。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军队重点项目、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申康科技前沿、校精准医疗重点等课题16项基金总计900余万,培养研究生20余名,分别获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多项成果,研发了世界首台肠鸣音监测仪及内置式移动光源等5项装置,获专利20余项。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SCI36余篇(IF100余分),主参编著作十余部。

关注微鄱阳传媒

了解鄱阳新热点

带你走进不一样的鄱阳

国家 国际 教授 研究 美国 获国家 获美国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